当全球人工智能竞争驶入深水区,垂直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突破产业天花板的关键密钥。9月17日,山东省“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工作会议在济南浪潮计算服务产业园召开,会上亮相的浪潮人工智能模型工厂与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的两款大模型,如同打开了一扇观察山东“AI+垂直领域”实践的窗口——从算力、数据、算法的底层突破,到行业场景的深度渗透,山东正以“政策+场景+生态”的组合拳,构建起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工智能发展范式,为全国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山东方案”。
两大样本:AI深耕产业“细土壤”。在会议会场旁,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已实体化运行。依托山东11.6E的算力总规模,工厂将复杂的AI开发拆解为标准环节,快速适配行业需求:万华氯碱工厂引入时序大模型,分析3000多个生产点位数据,实现离子膜寿命预测、用电优化,预计年增效益1000万元;魏桥“智铝大模型”挖掘电解槽规律,将冷热转换周期从14天延至18天,减少50%重复工作。文化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的“齐鲁文化大模型”,以自建山东文化数据库为“燃料”,获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认定,V2.0版本还拿下中国信通院5级评级;“孔子数智大模型”联合高校、机构,通过“AI+人工”整理孔子相关数据,支持多语种对话、经典解读,助力儒家文化全球传播。该集团还打造山东文化数据标注平台,牵头建全国首个主流文化语料库,破解AI训练“数据荒”。
“三张券”:政策精准直击痛点。AI技术落地产业,往往面临成本高、数据缺、研发难的痛点,山东推出的“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组合政策,恰好精准直击这些要害。其中,“算力券”由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采购山东省内人工智能算力且效益显著的企业,按算力交易合同总金额最高5%给予奖补,单个企业累计奖补可达500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算得贵”“算不起”的问题;“模型券”针对行业级大模型研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补,鼓励企业聚焦垂直领域突破;“语料券”则面向行业语料库建设,每个重点项目最高奖补150万元,推动链主企业、行业组织牵头打造标准化高质量数据资源。此外,今年山东还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出28条45项具体举措,同时统筹整合10亿元财政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真金白银的支持与细致的制度保障,让原本对AI“不敢用”“不会用”的企业,逐渐转变为“主动上模”“积极用数”,加速了AI技术向产业端的渗透。
山东启示:AI要“扎根”产业。从山东的实践来看,“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在垂直领域见效,关键在于找准了三条核心路径。其一在于“场景为王”,无论是万华、魏桥聚焦生产环节的AI优化,还是数文集团瞄准文化传播的模型开发,都以产业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不做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让AI技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是“协同发力”的机制,数文集团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大模型与语料库,浪潮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模型工厂,这种“政产学研用”的联动模式,打破了“数据孤岛”“技术孤岛”,形成了创新合力;其三是对发展窗口期的敏锐把握,山东推出“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数据集”等方面支持政策,发挥引导和撬动作用,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当浪潮模型工厂的流水线持续产出行业解决方案,当齐鲁文化大模型让千年文明焕发数字活力,山东正以算力筑基、数据赋能、政策护航、场景落地的路径,为“人工智能+”时代解锁新的产业范式。这不仅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成为全国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试验田”——毕竟,唯有让AI真正扎根行业土壤,才能结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硕果。(文/黄宗跃)
如何获得杠杆炒股资金,股票加杠杆在哪里加,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