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9月11日电(记者伊马德·德里姆利)二十年前,2005年9月12日清晨,我站在涌上加沙街头的人群之中,一起挥舞着旗帜高歌,欢庆最后一名以色列士兵撤离加沙地带。那年我35岁。我用相机和笔记本记录下以色列结束占领后的场景。
我目睹人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老人们喜极而泣,孩子们在这片不久前还被铁丝网包围的土地上自由奔跑。对许多人而言,那一天如同重生,翻开了巴勒斯坦建国梦想的新篇章。
一位身着巴勒斯坦传统服饰的老人握住我的手,哽咽道:“我们终于能自由呼吸了……今天值得庆贺……占领结束了。告诉年轻人,要守护这片土地。”他的话里充满期待,亦有对这片土地前途的几分担忧。
加沙人的喜悦并未持续多久。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获胜,以及其随后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发生的血腥分裂,成了改变加沙面貌的分水岭。2007年哈马斯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自那以后,加沙日益陷入孤立。
我们很快陷入严密封锁:边境口岸关闭,出行、就医乃至获取生活必需品都受到限制。我曾陪同无法出境就医的患者奔波,目睹加沙母亲们在边境检查站徒劳守候。那些年里,我们逐渐明白封锁不仅是政治手段,更是对两百多万加沙民众的集体监禁。
然而人们仍在追寻美好生活:狭窄巷弄里的婚礼,人声鼎沸的咖啡馆,还有在废墟中踢球的孩童。我凝视着他们,常常思索:孩童的笑声如何能盖过战争的硝烟?路边的小花如何能对抗坦克的碾压?
巴勒斯坦派别与以军多次爆发血腥军事冲突,每场战火都留下比前次更深的伤痕。战事中,我穿梭在一个个遭袭街区的现场,记录被毁的房屋、惊惶的面孔,还有在废墟中寻找丢失玩具的孩子们。
我记得,随救护车队在炮火中奔波时,孩童的尖叫声如何令人心悸。2014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我经历了死亡如影随形的日日夜夜:无休止的空袭、化为废墟的街道、数千个流离失所的家庭挤在学校里避难……
我疲惫归家却难得片刻安宁。孩子们总在追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能活下去吗?”除了苍白的安慰,我别无答案。
我还记得,一次以色列战机轰炸邻居房屋,将屋内居民活埋的场景。爆炸后我第一个赶到现场,惨象几乎令我难以移步,因为我不仅是记录新闻事件的记者,更是熟知每一个遇难者姓名的邻居。
2023年10月7日,又一个清晨,形势急转直下。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南部后,遭遇史无前例的军事反击,轰炸日复一日。房屋被毁,医院瘫痪,大规模人群流离失所成为常态。
当时我们未曾料到,这只是无尽噩梦的开端。每当我们以为轰炸即将停止,它却变得更加猛烈和广泛。加沙再无安全之地!
战火中,我既从事新闻报道又经历个人悲剧,目睹朋友和同事倒下。断电断水的漫漫长夜里,我们听着飞机不停歇地轰鸣,数着邻近社区的爆炸声。我努力在孩子们面前保持坚强,但心底深知我们都挣扎在死亡边缘。
我们一家三度流离失所,辗转于城市之间,从楼房到被狂风吹倒的帐篷,带着寥寥无几的家当与永不消散的伤痛。在临时避难所里,我们饥肠辘辘,熬过寒夜。孩子们在破旧毛毯下瑟瑟发抖,医生向母亲们致以歉意——因为没有药物。
自从经历了第一次流离失所,夜幕便成了恐怖的代名词。各种飞行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家人蜷缩在地板上入睡,孩子们围作一团。每当炮弹在附近落下,孩子们便惊叫着扑向我怀里,仿佛我的拥抱能隔开燃烧的天空。
“我们会死吗?”幼子艾哈迈德不断追问。我强忍泪水,用假笑回应。
最煎熬的时刻,是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父亲病发那夜。我和兄弟姐妹们抬着他,在满目疮痍的街道上奔向最近的野战医院。医生们用悲伤的眼神道歉:没有药品,没有输液,只有水和止痛药。
我把他带回避难所,整夜守着他,生怕他呼吸骤停。
最残酷的时刻,是听到长子对弟弟们低语:“如果我死了,告诉爸爸我很爱他。”他的话如利刃击穿我的胸膛。那夜我无声啜泣,再也掩饰不住真正的恐惧。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的父亲其实无法保护他们。
我从未想过终有一日会被迫离开加沙。即便在最激烈的军事对抗中,我也告诉自己:这是我的家,我绝不离开。但随着持续轰炸和反复流离失所,我意识到留下来已不再是一个可行选项。
2024年5月3日,我穿越拉法口岸踏入埃及。一瞬间,仿佛灵魂被撕裂——我留下了在战争中逝去的兄弟姐妹与友人,留下了那些甚至来不及道别的亲人,更留下了我的家园与满目疮痍的土地。
我只带着装有文件的小包,仿佛将余生都塞进其中。
在开罗,平静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解脱。午夜过后,关于加沙的突发新闻时时让我惊醒。打开手机,我查看亲友安危,同时感受到缺席的沉重与内疚的煎熬——我活了下来,许多人却没有。
回望过去20年,加沙既是我铭刻在心的故土,亦是巴勒斯坦自由独立梦想的载体——痛苦与坚韧、恐惧与希望在这里交织。20年过去,最初的梦想被残酷现实击得粉碎。可我们仍要把它传递下去,纵使它看似遥不可及。(翻译整理:黄泽民、赵伟宏)
如何获得杠杆炒股资金,股票加杠杆在哪里加,策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